热门搜索:和平精英 原神 街篮2 

您的位置:首页 > > 教程攻略 > 软件教程 >IOSG:经济安全的真实价值

IOSG:经济安全的真实价值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5-04-24 17:31

在6月3日的Bankless辩论中,Solana的创始人Anatoly和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员Justin讨论了经济安全这一话题。Anatoly认为经济安全只是一个“meme”,引发了社区内广泛的讨论和争论。以下是对这一话题的整理和分析。

Anatoly的逻辑

在讨论经济安全是否为“meme”之前,我们需要厘清质押、经济安全、以太坊安全和共享安全之间的定义和关系。这些概念在许多讨论中常常被混淆。下图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质押的ETH部分转化为经济安全,经济安全与其他安全因素共同构成以太坊安全,而以太坊安全的一部分又被用于共享安全服务(AVS)。

Anatoly的第一个观点是,在POS链上,质押带来的安全作用远小于其实际价值。我们需要了解质押的ETH有多少真正转化为以太坊的安全性。当前质押的ETH总量达到3300万,市值接近1200亿美元。这些质押的ETH是否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安全呢?

经济安全是meme吗?

我们主要考虑两种攻击类型:≥33%的节点可以进行双签攻击或使网络陷入停滞。流动性质押(如Lido)控制了接近三分之一的质押ETH,这意味着从协议的角度来看,中本聪系数已降至1(只需一个协议就能攻击整个网络)。

流动性质押通过不同的方式缓解中心化问题,包括DAO治理、双重代币治理、Lido的DVT和Rocket Pool的Mini Pool。Steakhouse绘制的HHI指数用于衡量以太坊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显示Lido在积极进行治理的情况下对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有促进作用。

进一步分析HHI指数的变化,我们发现大约在2022年8月,ETH占总量的比例达到11%时,HHI计算的去中心化增长边际效用开始明显减弱。这表明发生了“质押饱和”现象——新增的质押量带来的去中心化改进明显减弱。

我们发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质押数量的增加都会对质押的去中心化程度带来正面作用,但积极进行去中心化治理的流动性质押协议带来的边际效用更为明显,且在质押较为饱和后仍发挥着较出色的边际效用。

由于以太坊总质押量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经济安全仍可能处在缓慢但持续的增长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Solo Stakers。这部分群体对去中心化贡献最大,因为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个在地理/社会层面较为独立的验证者。但目前个人质押面对中心化质押存在劣势,主要考量是个人质押者的成本结构。

由于固定成本比例较高,与大型节点运营商相比,独立质押者(以及小型节点运营商)对质押奖励变化的敏感度更高。目前以太坊基金会希望降低未来发行率,这意味着独立验证者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因此我们看到,相同的质押量,中心化服务提供商、流动性质押协议、个人质押者三者对于经济安全的贡献不同,具体差异难以量化,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随着质押量的增加,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经济安全起到负面作用;流动性质押协议的边际促进效果逐渐减小;个人质押者的贡献最大,但成本结构上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

经济安全是一种meme,这是一件坏事吗?

在Anatoly的语境中,meme更多指代“夸张的宣传口号”,他认为经济安全的效果实际上超过了当前需求。经过第一部分的效用分析,可以发现这句话基本是对的:经济安全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小于质押价值;来自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质押对安全并不一定有促进作用;来自流动性质押协议的质押对安全的边际促进目前已非常小;社交防御等威慑手段目前来看是有效的。

那么以太坊仍在宣扬经济安全的动机是什么呢?

首先,有无经济安全,带来的最大区别是对网络活性的影响。以太坊意在成为世界级的资产结算层,这意味着需要机构级的信任。任何短暂的宕机都会对以太坊在这一层面的口碑产生影响。但对于Solana来说,社交层的破坏后重建是非常有效的,人们只会认为Solana的重启、重组是件很正常的事,因为Solana从未标榜过自己是不宕机、不重组的区块链。

其次,固然存在营销方面的动机。Anatoly对于经济安全作为营销手段的否定是以Luna为例,说明质押经济安全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安全性营销。这一点的问题在于,对安全性有需求的用户并不会向Luna寻求安全属性。而Anatoly对的地方在于,经济安全确实是比其他属性更好的宣传指标。对于用户,尤其是机构,具体的经济安全数字更容易接受。当用户不能确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安全,一个保证金的数字就是最好的心锚。这个数字对于ETH来说是3300万个ETH,对于Solana是3.37亿个SOL。

经济安全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目前为止,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经济安全发展至今,作为以太坊长期战略的一部分,的确已经经历了质押饱和的阶段,产生了溢出的安全性。同时,中心化质押服务商、流动性质押协议和独立验证者的质押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网络安全并无正面作用,且随着ETF通过,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比例提高已无法避免。流动性质押协议通过更合理的治理能够促进网络安全,但收效已逐渐降低。个人验证者的增加对于网络贡献最大,但目前已面临成本结构上的劣势,随着以太坊发行量和质押曲线的调整,劣势会更明显。

基于此,一些明显的发展方向将会是:

更加精细化的质押金额设计

以Sreeram等人提出的Stakesure为首,意在将经济安全从粗略的一整个协议打包衡量,转变为计算每个用户对遭受攻击时自己的预期损失并给予保险的形式。这意味着一旦攻击发生,验证者罚没的资金将能够刚好覆盖所有用户的损失。这种从用户角度而非攻击者角度量化质押金额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衡量对经济安全的需求,更高效地利用经济安全。自然,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更强,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方向。

对于独立验证者的鼓励

独立验证者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本质上独立验证者的数量和分布,就完全代表了网络的抗审查能力。对于当下,没有独立验证者也并不会影响网络运行(比如Solana)。但长期来看,想实现“自治”的愿景,推动独立验证者网络增长对于以太坊,就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个人质押者边际成本的劣势很难改变了,我们看到如0xMaki等人在做的尝试,是为独立验证者打上标签,并给予类似于Merge mining的额外激励。我们相信且也在注意这个层面不断涌现的创新。

POS的进化

起初对于以太坊转型POS的质疑,就包括将其定义为一个大户才有话语权的具有阶级性质的网络。如果我们将独立验证者视为个体用户,中心化质押服务商视为大户,会发现流入流动性质押协议的ETH,本质上已逐渐跳脱出POS二元的框架。流动性质押协议本身,就是安全需求和流动性需求矛盾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在流动性质押协议内部也以非常居安思危的态度探讨着如何增进治理的去中心化。由此实际上萌芽了许多建立在POS上的异化的共识机制的探讨和演练,其中包括双重治理(Dual Governance),权威性证明(Proof of Authority),治理实体证明(Proof of Governance)。此类模式意在不放弃去中心化的安全效果下,通过更高效的机制进行验证者网络的治理和验证者的选取。

对于这方面的思考,其实鼓励我们从终局倒推。最终以太坊POS将走向什么样子?例如由于绝对的成本结构优势,100%的以太坊被存进Lido——代币的双重治理于此必不可少;又或是通过某种治理监督手段,保障选取的节点能够以可靠的方式运行...在许多行业思考者的构想中,Proof of Authority & Proof of Governance这样依靠社区治理和实体声誉的模式都将是POS的终局。我们相信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流动性质押协议将会走的更远,甚至未来成为以太坊共识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Cosmos生态不断诞生着对于POS新的尝试,这也将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

POS外的探索

经济安全的本质是保障节点不会作恶,而不是质押行为本身。我们目前探讨的一切安全解决方案仍围绕于POS质押——罚没这样一个简单的博弈机制,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协议已经开始了对新的共识机制的探索,尝试以更小甚至不需要经济安全的代价,即可维护网络的安全性。从POW到POS的转换,带来了大量范式创新,而下一个行业的机会或许就藏着另一次共识机制的改变当中。

写在最后

某种意义上,Anatoly说economic security是meme是对的,因为以太坊目前经济安全转化率确实越来越低,其他层面的安全也够强。但这并不影响以太坊对economic security的需求。Economic security作为安全组成的一部分,能够保护网络的活性,且是用户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安全形式,也最能保障以太坊的核心价值。

但无论如何,这次阶段性的回望,的确让所有人对于如何更好地走向终局进行了思考。其中包括质押发行曲线的调整、个人质押者的激励、新的治理模式、新的共识模式、共享安全的发展。

很明显我们还处在基础建设期,Nick Szabo提出区块链的价值在于社会可扩展性,Kyle Samani将其解释为,我们在进入一栋大楼时不会首先担心建筑的安全程度,往往会直接开始安心地使用大楼里的各种设施。因此看来目前以太坊的社会可信任成本还很高,等到哪天我们无需再深究安全性等问题,而是默认以太坊或其他基础设施可以被信任,就说明我们快到那里了。

热门手游

手机号码测吉凶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haolingcc@hotmail.com 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2013 haoling.cc